十多天前我们预告了要在网站上发布《养殖周记》(九),其中透露了我们突破高效养蝎的瓶颈信息,之后很多人就在期待着,甚至有不少打来电话咨询,想先知道答案。我们理解大家的心情,对这种美丽梦幻的结果,谁不期待呢,谁都想早知道。
近期我们就此类话题与多地的一些养殖朋友交流过,有一个共识,就是养蝎业撑到今天,从有图文、影像记载时算起已经十几年了,大家对养殖技术的探讨、争论、踩贬从未停止过(在论坛里从来都是谁也不服,每天争论不休)。从规律来说,某一事物被大众研究了足够久的时间,其中就必然有人会突破,养蝎被研究到今天有人悟道应该是很自然的事,也该出成果了,毕竟民间的力量也是很大的。
作为得道者之一,我们很开心,真的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庆幸自己能成为民间那些力量之一,在那些天里,头脑里每一秒钟都在对往后的养殖发展前景幻想联篇,不得了啦,脑子都几乎要被烧坏了。
如今一切冷静下来,那也就是时候该做理论总结了,本期周记就记载我们在这一过程的真实的体会和感受。
在开篇之前我们梳理出以下这些高频关键词:
精准管理、小垛体、小批量、多批次,分类处理、蜕皮、临蜕、在蜕,育肥、温度、湿度、虫子、密度、黄金开口,高效高温、高效高湿、产仔、常温、加温。
本期内容将以这些关键词为索引,记录下那些历程。
如果说谁,现在还把蝎子养殖的难题单纯定义在蜕皮环节上的话,那么我认为他肯定是错误的。如果说谁,现在还在单纯寻思着发明最佳蜕皮垛体的话,那么我认为他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他的努力的方向已经错了。如果谁,现在还在使用大垛体,那么我认为那样是很不适宜的。
为什么有如此说法呢,因为能不能蜕,是否被吃,育肥好了吗,温度、湿度、密度、虫子控制在最佳了没有,这些因素处理不好,每一样都会是养蝎的严重障碍。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的方方面面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试想,如果将养蝎的问题单独分开来思考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之前我们走过很多的弯路,就是将蝎子的问题分开单独处理,所以没有做好。 蜕皮问题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我们将大量的精力放在研究如何做一个蜕皮垛体上,其实这只是顾及了蝎子蜕皮的隐蔽需求,而忽略了另外很多的问题,如果蝎子在蜕皮之前没有被育肥好,那就算给它再隐蔽的垛体它也是无法顺利蜕皮的,再倒逼回去,要育肥好就要有温度、湿度等做保证,要保证温度、湿度就要有暧房等等。
蝎子养殖远远不是一两个问题,而是所有问题,是养殖过程中相关的全部内容,这些问题既要将它们整体来考虑,又要将它们细分来处理,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鉴于此,我们先引入一个大的概念,叫做“精准管理”。
精准就是精细,就是把所有环节细分开来分别处理,例如蜕皮环节,我们先分为“临蜕”和“在蜕”两个概念,其中“临蜕”就是准备(马上)要进入蜕皮状态的蝎子,但还没有进入哦。“在蜕”就是已经进入蜕皮状态,开始蜕,正在蜕的蝎子。
那么精准管理是怎么管的呢,就是要将临蜕蝎从育肥的垛体里,通过观察其明显的特征,事先将它们挑选出来。这项工作的要求是具备挑选、识别临蜕蝎的眼光,目的是将临蜕蝎和尚未达到蜕皮状态的蝎分离开来。挑选出来的临蜕蝎放入蜕皮区(房)让其蜕皮,它们一旦开始蜕皮,就立即转变为“在蜕”状态,这时就要人工为它们提供优质的环境,包括相对隐蔽的垛体和最稳定合适的温度、湿度。
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看清楚,挑选临蜕蝎是将它们与还在育肥的蝎分离,这是目的。而在蜕蝎所需要的条件是隐蔽的垛体,合理的温、湿度,那么人工需要做的就是有针对性地满足这些条件就行。只要这个环节做好了,那蜕皮的自然会顺利高效地蜕皮,育肥的会继续育到标肥体胖,大家互不相干,效率都很高,而这一切这就是精准管理以及精准管理带来的好处。
有那么一个现象应该是大家常常看到的,在常温下,很多人都是将育肥蝎和临蜕蝎两个概念混淆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也没有意识要将它们分开来处理,在一个大的养殖托里投放一定数量的蝎,开始是育肥过程,到了蜕皮的时间还是任由它们在一个垛体里同时进行着育肥和蜕皮,要知道,蜕皮蝎与育肥蝎它们需要的温度、湿度是非常不一样的,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处理,给同样的温度,给同样的水,再加上给同样的虫,也不顾及尚未达到蜕皮状态的蝎还是在吃食的习性,很显然这几乎是致命的,这样怎么行呢,这是明显的错误了。
2014年我们的大棚养殖就同样存在这个缺陷,我们有十几条19米长2.2米宽的大垛体,当时整个垛体是不错的,蜕皮也够隐蔽,刚开始晚上看到很多蜕了皮的新蝎出来抓虫吃还很高兴,直到当我们看见另一个现象后,才意识到大垛体需要调整了,这个现象就是每当夜晚新蜕皮的蝎子出来找虫吃时,被尚未蜕皮的老蝎用钳夹夹著,拖拽到僻静处进行蚕食,看着它们一个吃同类,一个被同类吃,很是心疼,又完全没有办法。所以大垛体都面临这个问题,这是相同的原理,不将它们分离成临蜕和在蜕来处理,就一定会是这样的结果,而当时大棚的大垛体已经做好,一时半会是无法更改的,结果就这样眼挣挣地看着这一个缺陷存在了一年,因此今年我们的大棚也要按精准管理的要求来改动(具体内容在本文的后半部分介绍)。
通过分析可以看清楚,不用精准(细)管理是无法做到高效率的,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只要一天没有引入精准管理的概念将它们分成临蜕和在蜕处理的话,无论再怎么折腾都是不会提高蜕皮效率的,这是道,不可以违背的。
有了精准(细)管理的概念后再来说小垛体、小批量、多批次、分类处理的原理。
正如我前面所说,如果谁,还在使用大垛体,我认为那样是很不适宜的。因为大垛体里的蝎少则几千,多则有上万,这么多蝎同在一个环境内,那怕是同样的温湿度,同样的投喂虫子,同一批蝎,它们之间的体质也绝对不会是一样的,它们的蜕皮一定会有先有后,如果不将它们分类处理就会出现上述的情形。
那么养殖托多大为合适呢,之前我们曾长时间使用过一种约2米长1米宽的木制箱托,里面上下两层摆放12梱蛋托,这种就是典型的大托,不是说这种托不能用,而是要看在什么情形下用,用作产后母蝎育肥就很合适,但绝大多数情形下还是使用中小托。例如用来装二龄蝎的蜕皮垛体,这种托长1米,宽40公分,一般里面容下40来张蛋托,算是中型托,一托能容下6-7百只蜕皮蝎,操作起来很方便。小型托在各龄蝎刚蜕皮出来分批育肥时最好用,也用得最多。
每次从育肥垛体里挑选出来一批临蜕蝎就要一个相对小一些的养殖托来做装蜕皮垛体,而一定时间后又会再有一批的蝎子进入临蜕状态,那么操作起来就需要更多的小垛体进行多批量多批次地处理。还有,同一托推入蜕皮房(区)的蝎也不会在同一天一整批一起蜕出来,它们会在第几天内陆续蜕出,而每天又会有很多托当中的一部分蜕出,这些蜕出的蝎就又需要一批小垛体来接装它们,于是在许多的环节中又需要更多的小朵体,这就是小垛体、小批量、多批次、分类处理的原理。总之引入了精准管理之后就会出现很多“小” 的概念,而凡是“大”的概念基本上就不再适用了。
道理讲明白了,相信大家知道怎么做的。如果你是正在用大垛体的话,那就请赶快改过来吧。
下面的文字将记录怎么样可使蝎子在9-12天内育肥达标,7天内老化,进蜕皮房(区)7天内蜕皮完毕,从上一龄蜕皮成功之时算起到下一次蜕皮成功,前后大约需25-28天完成。
客观地说,能做到这样的效果,已经算得上是历史性突破了,据我们所了解,养蝎界的现状,能达到这样水准的也就三几家,但各家所总结出来的程度仍然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在此发表的观点,仅代表本场的看法,如有差别,还请不要生搬硬套。
首先我们会将温度精准地分为34-35度、36-37度、37-38度三个温度段,这些温度段将分别对应育肥、产仔、蜕皮三个不同阶段和不同状况的蝎子。育肥的蝎子温度是最容易搞定的,一般控制在34-35度之间即可,产仔的母蝎所需温度略高一些,约为36-37度之间,38度是蜕皮蝎的所需温度。请注意,这个温度值必须要精准控制在这些数字范围内。
湿度的控制方法。对不同状态的蝎有不同的给水法,对育肥蝎而言,目前在业内有不少是采用直接给明水的做法,这种方法我们认为并不是很科学的做法,因为要在9-12天的极短时间内达到育肥标准,并且在几天后就要进入蜕皮状态,如果给有明水,蝎子就会吸入很多的水,甚至肚子圆圆鼓鼓也未必是真正的育肥达标的肥胖,虚的水分过多对其身体老化是很不利的。所以我们的给水方法还是采用惯用的做法,用一块布盖在蛋托梱上,每天喷湿这块布就行了,这其中的道理就是,布块湿了后能保持几个小时的湿润时间,布中的水气会迷漫下沉到蛋托梱的每一条缝隙里,而蝎子的皮肤收集水分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只要保持每天有一次这样的水已经足够它们代谢所需的了,它们需要更多的水分可以通过吃虫子获得,吃虫子胖才是真正的胖,这才是9-12天育肥的绝对保证。
湿度对蜕皮蝎而言,则要超大量的给予,所以蜕皮房的环境都是超高湿的,超高湿可以加快蜕皮蝎的老皮软化进程,尽管在蜕皮时它们体内也会分泌一定的水分,而人工超高湿更是进一步的有力保障。
几个隐形的杀伤环节。第一是密度,如果其他条件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育肥时间超过12天以上的,那肯定是密度太大了,育肥蝎没有足够的私秘空间安静下来吃虫,而吃少了育肥自然就慢。第二是虫子要适口,就是不同龄的蝎要相应吃不同龄的虫,否则也会导致育肥蝎吃虫少,育肥慢。第三是给水多,稍不注意就容易给多,水多了垛体内的温度就下降,温度不够育肥自然就慢。第四是没有暧房,很多人因为条件限制,无法拥有暧房,在常温下基本上注定要失败的。因为那太被动了,全由老天决定,今天温度高点,明天又低点,后天湿度又大点,再过几天又干点。在这样的环境下是绝对没有效率可言的,无论是育肥和蜕皮都一样,没有效率那只能权当消遣了,也没有关系啊,反正仅仅是玩一玩。
上述几项看上去都是很表面的事,实则是养殖中最隐秘的一些破坏因素,平时并不容易被发现,请特别注意了。
当这些因素都满足和克服之后,就可以甩开膀子进行育肥、蜕皮工作了。育肥从零天开始(任何一龄刚蜕皮出来之时)算起,它们会在5-6天内开始看见肚子有点肥了,再过二、三天达到7-8天就已经有为数不少的蝎肚子已经吃圆,到第12天左右原先7-8天吃肥的蝎肚子更肥更圆,原先7-8天还略为不够肥的蝎也赶上来了,也达到肥肥圆圆的状态,不过这时它们虽然已经吃肥,但还没有达到蜕皮的状态,仍然需要5-7天的老化过程,在这之后它们的身体才真正成熟,这时就可以推入蜕皮房让其蜕皮了,一般在蜕皮房内7-8天就会有超过90%以上的蝎能够蜕出来,剩下百分之几虽然尚未蜕出来的也没关系,表面看它们的肚子并没有变扁,也就是说没有变瘦,如果变瘦了就要回笼到育肥房重新育肥了,由于它们的皮肤经过了7-8天的超高温作用,背上的皮肤已经有裂纹(蜕皮前的典型征兆),还差一点点的功夫了,继续让它们留在蜕皮房里多2-3天,它们也会蜕出来的。
这些环节全部加起来所需时间约为25-28天。特别说明一下,这仅仅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到位的话,总体时间还可以向前挤压,我们最好可以做到育肥、老化14天内完成,进蜕皮房蜕皮,6-7天蜕皮成功,前后相加约20-21天。所以我场今年的第一批蝎从4月18日开始挑选出孕蝎作特别护理开始,到产仔、下背、二龄育肥、蜕皮,再到三龄育肥、蜕皮,截止到目前为止(6月22日)已经全部变为四龄蝎,也就是说算一下时间前后才2个来月,四龄蝎已经拿到手了,再畅想一下,20来天之后5龄蝎又拿到手也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哦,之后又再畅想……。对于这个结果,如果大家读懂了也一样可以畅想一翻的。
关于短时间内育肥、蜕皮的具体操作细节,将放在近期举办一期的养殖培训班上细讲,培训班分免费和收费两部分,免费部分讲述养蝎一般的普及知识,收费部分将重点讲授上述关键技术。想初步了解和参观我场养殖现场的朋友可参加免费部分,想进入实战的朋友可参加收费部分,有了我们的技术支持后就可进入规模养殖了,规模养殖才是真正的养殖,才可以承载我们养殖蝎子的期望值。 关于培训班的具体事宜可关注近期我们在网站上发布的公告。
下面介绍本场大棚垛体的改动情况。以下二张照片是2014年我场采用的大垛体(更多具体情景可参照《室外养殖的终极方案》一文),优点就是蜕皮够隐蔽,缺点是因为大垛体,没法将临蜕和在蜕蝎分开来处理,造成蜕皮的被尚未蜕的蚕食,造成损失。
今年我们创新了精准管理的概念后,做了相应改动,首先将原来的大垛体改成许多的小方格,原本19米长的垛体变成1米宽的垛体,这样原来一条长垛体现在就变成很多小垛体。
那么每一个小格就可以定义为育肥区和蜕皮区,育肥格内可以高密度的投放蝎子进行育肥。在育肥格里的蝎子一但育肥达标后,就将其挑选出来投往旁边的蜕皮格,只需控制好密度就行了,大棚的温度也是超高温,对蜕皮是非常有利的。在蜕皮格里的垛体给水方法是,淋重水,就是把蛋托梱的上部充分淋湿,不必担心蛋托发霉,每天傍晚淋水,第二天太阳出来后棚内的温度能达到50-60度,昨晚的湿托在这样的温度下烤晒,用不了多久就会晒干,这样经过一夜的高湿给足了蝎子水分,又不至于造成长期高湿,巧妙地形成了一个超高温和超高湿的环境,完全能满足蝎子的育肥和蜕皮的需要。
大棚内这些的小格,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任意定义为育肥格或者蜕皮格,蜕皮格里的蝎会一起蜕皮,蜕出来后大家同一时间一起开口吃虫,谁也干扰不了谁。育肥格里的继续育肥,直到育肥达标。
这种高效处理育肥蝎和蜕皮蝎的做法,就是精准管理概念的体现,也是本文开篇所说的:“如果说谁,现在还把蝎子养殖的难题单纯定义在蜕皮环节上的话,那么我认为他肯定是错误的。如果说谁,现在还在寻思着发明最佳蜕皮垛体的话,那么我认为他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他的努力的方向已经错了。如果谁,现在还在使用大垛体,那么我认为那样是很不适宜的。”的最佳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