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9月底我场从河南洛阳购回野生4、5、6龄蝎一批(10公斤),进行快速培育试验,拟在极短时间内将它们培育到7龄蝎,以此测算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以《野生蝎实战运作》为题在本网站及个人QQ空间上作连载报道了三期,后因情况变化,我场接了一个扶贫项目,要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乡的弄京村建造一个1千平米的大型棚舍养殖场(养蝎),因此被那边的很多事,很多工作分散了精力,造成停滞了若干时间(较长),期间接到过很多人的询问电话,为什么不见连载了,为此,对关心此话题的朋友表示歉意!
本篇《野生蝎实战运作》之四,就算是总结篇吧,总结经验以便再战。
一、起因
从4龄蝎开始这种模式很诱人,如果真能在超短时间内能培育到7龄,那前途就大了,在我国北方,每年从野外环境中抓回的野生蝎当中,有大量的中小龄蝎,而这些小蝎直接买掉就非常可惜了,如果再花点时间将它们培育到7龄,那价值将大大提高,广大小散养殖人群立即可以改变当下的窘境,能做到当年就见效。
一般养殖均由孕蝎开始,要经过产仔,收集2龄蝎并且育肥,蜕皮变3龄,3龄育肥,蜕皮变4龄并且育肥等流程,这期间耗时将在3个月以上,还有虫子、场租、水电、小蝎的自然损耗、人力、人员每天的饭钱,还有各种等等隐性开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总之后续还要付出很多才能达到4龄蝎,尤其是一些硬件设施不尽完善,养殖技术又不太熟练的人员,一路跌跌撞撞,好不容易磨到4龄的时候,可能已经筋疲力尽了。
如果从4龄开始虽然也需要一次性付出购回4龄蝎的成本,但却是实实在在有一批4龄蝎摆在面前,可以立即省掉之前的一大堆流程和费用,不可谓效率不高。
以目前市场上4龄蝎七百多元一公斤的价格,另加上每公斤几十元的挑选费(因为4龄蝎是需要从大量的成品蝎里挑选出来的,因此花不少人工费),加起来每公斤也不过是八百多元钱成本(北方乡村的收购价会更低),搞好了1公斤可以增重到3.5公斤。
就算管理经验差一点的人员,最多用时一个半月也能使它们蜕皮一次,总共蜕三次皮就成为7龄蝎,那么用四个半月就能完成一次资本金的周转,利润将会不菲(当然前提是能成功做到)。
我们对这种模式的兴趣缘起于2014年6月份,当时我场还在用《室外养殖终极方案》的技术,做了十条19米长,1.3米宽的垛体,有些垛体直接投放孕蝎,有些垛体投放4龄蝎,最终因蝎子往地下钻造成长期低温而生长过慢和互相残食导致失败。2015年中又进行了一次小规模试验,那次专业的收获是突破了野生蝎的蜕皮难问题,之后就一直都在琢磨这个事,并且跃跃欲试,最终在2015年9月底开始正式试验。
二、经过
先说说做这批蝎之前我们在理论上是这么测算的。
首先我们经过精准核算(对小蝎逐个数),1公斤4龄蝎大约在2700只左右,并根据以往经验认为,购回每一批蝎中都会因有大小肥瘦不等的情况出现,每公斤只数会略有不同,但总体走差不会超过5%,多和少的偏差在130-150只左右,这个工作是实在做了。
以每公斤4龄蝎只数平均在2600-2700只左右测算,成年蝎每公斤有750只左右,取一个折中数字2650÷750=3.5333相差在3.5倍以上,这就等于买回1公斤蝎,理论上将它们养到7龄后将达到3.5倍的重量,也就是有3.5公斤的成品蝎。那么可以这样算一笔帐,卖出时有1公斤作为收回成本,1公斤作为饲料虫的支出,有0.5公斤自然损伤,剩下1公斤应该就是利润了。
接下来就要测算出10公斤4龄蝎养到7龄需要多少公斤虫。
要搞清楚这个数字,必需先将各龄蝎用虫环节分解开来才能进行核算,以下先按1公斤成品蝎从二蝎长到7龄需要10公斤虫的标准来计算。
按生长过程的顺序进行计数,刚下背的2龄吃肥需要耗虫第一次,3龄吃肥需要耗虫第二次,4龄吃肥需要耗虫第三次,5龄吃肥需要耗虫第四次,6龄吃肥需要耗虫第五次,7龄吃肥需要耗虫第六次。
那么10公斤的虫量平均在这6次耗虫过程中每一次的耗虫量就是10÷6=1.66公斤。
注意,这里的每次耗虫量是平均数,因为低龄蝎的耗虫量肯定没有高龄蝎的耗虫量大,所以只能取每次的平均数。
然后将2龄养到7龄分为两个层面来核算。第一层面是从2龄长到4龄需要多少虫,第二层面是从5龄长到7龄需要多少虫。
第一层面,从2龄蝎开始到4龄蝎,则2龄吃肥耗虫一次,然后蜕皮变3龄,3龄需要吃肥又要耗虫一次,然后蜕皮变4龄,4龄吃肥又要耗虫一次,加起来三次耗虫量就是3X1.66=4.98公斤。
往下有一个环节需要说明,就是一般从市场上购回的4龄蝎基本都是吃得很肥的,想不肥都难,销售商卖蝎之前一定是将卖出的蝎育得很肥,这样才能增加重量。就权当请他们帮忙做4龄的育肥工作好了,毕竟这是他们的专业强项。
所以买回的4龄蝎基本不再需要喂虫了,但还是要将它们倒入养殖托内暂养一段时间,因为我们需要这段时间来将它们分类成“临蜕蝎”和“非临蜕蝎”进行精确育肥,临蜕蝎则立即进行蜕皮处理,非临蜕蝎继续育肥,这期间多少还得喂一些虫子,但耗虫量并不多,可暂且忽略不计,在此仅作说明,对这部分虫的消耗心里有数就行。
在经过短暂时间的处理后它们就蜕皮变成5龄了。
第二层面,从5龄蝎开始到7龄蝎,则5龄吃肥需耗虫一次,然后蜕皮变成6龄,6龄吃肥又要耗虫一次,然后蜕皮变成7龄,7龄吃肥需再耗虫一次,加起来三次耗虫量同样是3X1.66=4.98公斤。
至此,得到1公斤4龄蝎,将它们培育到7龄并且吃肥需耗虫4.98公斤。
那么,10公斤4龄蝎长到7龄则需要耗虫10X4.98=49. 8公斤。
有了这组数据,就可以测算出10公斤的4龄蝎,养到7龄后的各项成本和利润了。
如出一辙,要想测算出50公斤、100公斤的4龄蝎养到7龄的用虫成本,只需乘以对应的4龄蝎重量就会知道。当然,有了成本的数据,自然就很容易测算出利润,在此不作过多表述。
不过特别声明,以上的耗虫数据仅是理论上的,只做参考,真正值得信赖的数据还要从实战中获取。
好,有了以上的理论数据后,再回到现实。
去年我们向市场购回10公斤野生蝎,回来后立即将它们分类,“临蜕”、“较肥”和“一般”。购回的蝎里面总会有一部分已达到临蜕状态,将这部分蝎挑选出来立即装蜕皮器让其蜕皮,这样可提高不少效率。剩下“较肥”和“一般”的蝎我们将它分托继续进行育肥。
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强管理,注意观察,一但发现有达到临蜕状态的就将其挑出进入蜕皮程序,周而复止直到全部达到7龄。
在此期间我们讨论制定了几条规定,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这几条规定是:要经常观察育肥的情况,一经发现有临蜕蝎就立即分检出来让其蜕皮;一定要确保暧房温度的恒定;无论哪一托蝎用虫多少都要记录下来,便于日后成本核算……。
结果去年我们一批10公斤野生4龄蝎,培育到7龄蝎一共进行了6批次蜕皮处理,总重是15.6公斤,尚有约3公斤的5、6龄蝎没有继续操作。
原因是进入12月以后天气太冷,我场正常养殖的蝎供酒楼和制作蝎子酒的用量不少,这样所剩的数量也不是太多了,继续加温耗煤太多,因此决定锅炉息火,人员休息,当时的想法是等来年开春之后再继续做,就这样半途停止了,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了。
这事虽然没有做彻底,但数还是要算清楚的,这就是10公斤的野生蝎我们大约操作了7公斤,得出15.6公斤7龄蝎,相当于翻了一倍,加上剩下的3公斤,如继续操作完也可有约6公斤的7龄蝎,这样加起来大约有21-22公斤7龄蝎,产出比为1比1.2左右。
用虫量就完全不清楚了,因为没有严格执行每次用虫必须称重并记录的规定,不管是哪一批蝎,需要用虫时大家就只管到虫房拿,结果就变成一本糊涂账,无法统计,这就是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严重后果。
由于没有黄粉虫的消耗数据,根本无法核算成本和利润,产出比也仅做到1比1.2而不是原来期望的1比2.5,感到很失落。
现在回过头来检讨,清楚地看到,由于我们在各个操作环节上非常不严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从而导致实际结果很不理想,这其中人员分工不明确,责任感不强是主要原因。开始时大家喊完口号热情也算高涨,中盘以后开始出现松懈,到后期干脆放任,算逑了,做到多少算多少吧。
唉!人性就这样,无语了!
三、总结和改进
很明显,这批蝎运作不算成功,春节过后的一段时间以来,我总在左思右想,不应该做成这样的结果,本来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的,很郁闷。
痛定思痛,失落之余再作总结,要说在这批野生蝎的运作中我们有一些收获的话,那就是,感觉路子应该还是选对了(从4龄接手最合适),方法也找到了(精准管理),差在执行不到位,没能自始至终坚持做到精确和细致,最后输在细节上,教训和启发都很深刻。
为此在总结时每人都做了深刻检讨,好在大家再次发誓,下一批绝不允许相同的情况再发生了。
今年我们拟继续利用剩下的野生蝎把试验进行到底,已经于4月1日开始重新育肥,将所有数据清零,重新规划,重新记录,为了更精准地管理,不再追加蝎量,就用去年剩下的约3公斤蝎,由于数量少了,应该更利于特别精细的管理,这样应该不会再出现去年的失误了。
将这3公斤做好了,同样就可以测算出50公斤、100公斤野生蝎的运作成本来。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已挑选出1-3公斤4龄做一个试验,欢迎将获得的经验和数据与我们进行交流,这样才可能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将来还可以在我场的网站上开一个专门的栏目进行发布。
第二次试验的有关数据我们将会继续在往后的养殖周记里通报。
|